[摘要]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粮食安全论文 篇一万里遍春耕 保粮食安全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雨水已过,春风渐暖,各地春耕工作有序展开。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保障粮食安全,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抓生产。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深入推进农业发展。完善阵地建设,找准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发展的结合点和融合点,汇聚资源力量,推动成立农民合作社,加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深化产销合作,健全订单农业,提升农民收入,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党建、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多点提升。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着力构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农民走职业道路,建立起职业农民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从人才振兴的角度有效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华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如今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十四五”推进农业 m.niubb.net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__以来,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等关键领域虽取得很多成就,但关键核心技术还需继续突破。智慧农业需加强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实现种植生产全程数字化。农业机械智能化方面,需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一批农机智能化产品。同时要不断提升种源质量,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助力农业现代化大步前进。
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供给侧。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稳产保供至关重要,但在产量获得十八连丰的背后,产业产品结构亟需优化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更契合消费市场,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其一要挖潜扩面积,提升紧缺产品的产量,如大豆及油料产量仍然不足;其二是改善发展方式,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持续提升农业附加值。另一方面也需农民转变发展观念,调整种植结构,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高效转变。目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但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还需继续抓好抓实。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粮食安全主题优秀作文 篇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古诗上至老下至小,几乎全社会的人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似乎被眼前的贪图所吸引,已将“节约”两个字完全抛在了脑后。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粮食,在民间节庆时节,很多人为了不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浪费。在官场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风盛行,有报销,国家重点贫困县江西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村部乔迁庆典当天,小车沿着路边停了200米长,73辆车中还有两部警车,村小操场上,教室里共摆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党政机关干部,觥筹交错,举箸买醉之间,不少食物被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唐诗,道出了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节约粮食意识的淡薄,和浪费现象的屡见不鲜。当我们随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时,殊不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很多人为一块面包而面临饥饿;当我们忘记关紧水龙头时,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维系生活;当我们肆意挥霍劳动果实时,殊不知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者正默默地流淌着汗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因此,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时尚,它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精华,而今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已将“节约”两字抛在脑后,所以,为了将“节约”作为制约浪费的准则,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间,作为市民不需要碍于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费,作为企业也应该提供免费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场中,则应对制度令行禁止,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性,公权力的行使也应是这样,作为公职人员,应该时刻自警自省,时刻检视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当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费”一定会改善。
形势与政策论文粮食安全 篇三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功不可没,充分印证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战略意义。面向未来,需始终绷紧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在深刻认识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重大意义的基础上,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着眼于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着力解决结构性矛盾,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如何理解“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实现供需匹配是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内在要求。我们既要有一定规模的粮食总量托底,也要保多样、保质量。面对当前居民口粮消费下降、肉蛋奶消费快速增长的态势,需更好顺应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系统调整粮食供给结构,实现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需适配。
以较强自给能力为前提。具备自给能力是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基础和底气。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稳定,高效利用我国水土资源,突破良种等方面的粮食生产关键核心技术,以优化政策充分调动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
以高水平市场调控能力为保障。余缺调控是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手段。“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 ……此处隐藏7277个字……域,打“翻身仗”,在继续稳固提升主粮作物基础上,在短板领域加大合作攻坚,力求早日突破;如果说种业是农业“芯片”,那么种质资源就是“芯片”的“芯片”,要保护种业科研活动的核心,做好种质资源收集、创新、应用和管理,进一步强化种质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研究,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和育种创新成果转化;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一支具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种子精神”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坚持行稳致远,方能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在不同时期进行实践探索,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方能牢牢把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使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只有坚定不移地践行新的国家粮食安全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保障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才能越端越稳;只有把粮食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让14亿多国人从“我”做起,从“微”处着力,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同心守护“中国粮仓”。
仓廪实,天下安。只有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守好护牢“中国粮仓”,行稳致远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才能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石,确保“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粮食安全主题优秀作文 篇九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当前,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大家一起来向“舌尖上的浪费”说“no”。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是倡议书上所说的。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李绅的一句诗。这句是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告诉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光盘行动。我身边的光盘行动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平时就很勤俭节约。每次吃饭后,盘子里都是干干净净的,不留一点剩菜剩饭,这就是所谓的光盘行动。有一次,我问爷爷奶奶,为什么每次我们都把饭吃的干干净净的。而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到惊讶,他们说:“这是一种节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公益,如果我们减少一点点浪费就能拯救很多人。”
全世界饥饿人数超过10亿!全球平均每年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六秒钟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如果我们每天的食物减少浪费5%,就可以救活400万的饥民!。
文明就餐,不仅仅是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更是一种美德的塑造,时尚的典范。其实“光盘行动”就在身边,如果你看寻找就能发现!让我们加入“光盘行动”中吧!节约食物,珍惜食物。最后问一句:今天你光盘了吗?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 篇十增减双措并举 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节”减损“之流”。
“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虽然近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廪充足,粮食安全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考,但面对我国粮食需求将随人口增长而刚性增长,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粮食安全意识,通过增高粮食亩产量、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等方式,“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提高粮食亩产量,不仅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触碰耕地红线这条“高压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统筹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也要所有人一起行动起来,不为一己私欲,占用耕地,让耕地“非农化”,也不在耕地上实施任何“非粮”行为,让耕地“非粮化”。
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我们要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我们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做“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求者和践行者,将现代化和高科技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支撑,向生产科技要亩产、要收益。
“节”粮食减损“之流”,减少粮食损耗
现在,粮食减损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存在于粮食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粮食减损现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不同,发展中国家损失严重,发达国家浪费严重。对此,我们既要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也要以大国担当,推动国际社会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
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要在思想上形成节约粮食意识,在实践中推广粮食减损技术。受资源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粮食的增产空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树立减少粮食损耗就是节约资源的意识,纠正“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推广粮食减损技术,要做到精细播种、精细收获,“颗粒归仓”,适度加工,标准物流,“颗粒少损”,将减损技术贯穿于从播种至消费的全过程。
推动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要全球携手合作,共享信息、交流技术、培训人员,也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粮食损失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援助多余食物等方式助其减少粮食损失;对粮食浪费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传播节约粮食经验做法,加强沟通交流等方式纠正浪费粮食行为,齐心协力减少全球粮食损失浪费,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我们既要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也要帮助他人端牢他们手中的饭碗。“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们要在全球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保障粮食安全的行动中,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大国担当推动构建全球共同节粮减损的良好氛围,增强任何风险下世界粮食的安全韧性。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