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电学部分的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学部分的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4.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7.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力(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示数:u=ur+ua电流表示数:i=ir+iv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a[或rx>;(rarv)1/2]选用电路条件rx<
12.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短接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第2篇】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高二物理恒定电流知识点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4.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5.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6.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7.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预习
通读一遍教材,去了解和接受新的物理概念,找到它的特点,提前知道公式和定理等。把不明白的地方作记号,等后面深入学习时解决或者问老师。
新旧知识是一个继承关系,并不是割裂独立的。预习新知识的时候,要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发现哪里不会不明白不清楚,要赶紧补回来,因为老师默认你已经会啦!扫除这些“绊脚石”,才能立即理解课堂上老师讲的新课。
预习也要注意时间和效率,一般优先预习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拒绝苦思冥想(其实是在发呆?),完全可以把问题留到上课听讲的时候解决!
尝试自己画出知识点脉络图,能够全面了解整本书的知识点和考点。
听课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是学习的主要过程,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主要状况。提高听课效率要注意:课前预习要有针对性。钻研课本要咬文嚼字,注意辨析。概念理解要准确,对概念的确切含义要通过实际例子情景化(例静摩擦力中“一起运动”“有运动趋势”,运动学中“二秒”、“第二秒”、“二秒末”,“速率相等”“速度相同”,自由落体中的“真空”“静止开始”等)。所谓辨析,就是要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到一起,认真对比其差异。如重力和质量,重力与压力,速度与加速度,变化大小和变化快慢,匀变速与匀速等等。听课过程要全神贯注,特别要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慨括前一节课的要点和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本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慨括性,是在理解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复习
①做好及时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的看书和笔记,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使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以边回忆边在草稿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大开笔记本和书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己清楚的,把它补起来,这样就使得当天上课的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率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②做好章节复习,学完一章后应进行阶段性复习,复习方法也采用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 ……此处隐藏11517个字……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
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
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
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①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②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①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②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
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十、电势差: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西安杨舟教育—西安的课外辅导机构)
十一、电势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
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第3篇】高二物理知识点必修一总结:磁振荡和电磁波导语增加内驱力,从思想上重视高二,从心理上强化高二,使战胜高考的这个关键环节过硬起来,是“志存高远”这四个字在高二年级的全部解释。高二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二物理知识点必修一总结:磁振荡和电磁波》希望你喜欢!
1.lc振荡电路t=2π(lc)1/2;f=1/t{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λ=c/f{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
(1)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3)其它相关内容:电磁场〔见第二册p215〕/电磁波〔见第二册p216〕/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见第二册p219〕/电视雷达〔见第二册p220〕。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