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教学研究论文范例(多篇)

时间:2025-07-25 08:53:27
教学研究论文范例(多篇)

【前言】教学研究论文范例(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研究论文 篇一

一、剖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情况

(一)忽略了对于音乐展现力的训练

如今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形式忽略了对于音乐展现力和渲染力的训练而过于关注技能化的训练。许多学前教育学生在入学以后才着手进行学习专业,在以前完全缺乏对于音乐的功底和思维想法,此时教师又为了能够达到效果显著的目的,运用了急功近利的教学形式,这样只是进行了技能化的训练,忽略了对于歌唱的根本概念的系统和正规的专业培训,也缺乏了对于音乐演唱的展现力和表演能力的训练。

(二)注重学科教育

通常情况下,我国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在课程安排方面,分为有声乐课、键盘课和乐理课。测验学生的准则就是通过声音技巧和弹奏技巧,忽略了训练学生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训练出色的教师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根本宗旨,应当把所学的内容教给学生,并不是训练歌唱家或者演奏家。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并不是只注重声乐的学习。大多数中职学习仍然不具备包含自身特点的教学机制、教学纲领和教学资料等。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迎合学生的现实需要,造成学生出现厌学思绪,有害于中职学前教育的进步。

二、有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策略

(一)研究创新的教学形式

在创新的教学形式中应当注重以学生为重点,不但需要给学生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以鼓励学生歌唱兴致为核心。教学的职责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采取理论常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往的主导教学就变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不但使课堂氛围协调融洽,还有益于学生实现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的情形就需要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老师不但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根基,还需要具备变通、诙谐的教学手段和思想。例如,教师可以特意设计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想,运用指引、研讨的形式处理问题。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水准可以干涉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影响学生潜能的基本因素就是教师教学的水平。所以,需要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便于推进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手段。例如,首先,学校需要在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情况下,找到中职声乐教学中具有的缺陷。其次,依据以上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实行学校的有关处理措施。最后,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改良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师依据学生的特征来进行教育。

(三)改良管理和测试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这句话来形容关于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表现的缺陷,学校需要设立标准的测试体系来进行处理。例如如果老师逃避备课或偷懒,就实行相应的惩戒,当学生测试不及格的时候,学校就要对其实行批评指导,从而规范他的学习行为并协助学生改正。同样,设立奖励机制,对于品德标兵、三好学生给予嘉奖,用这样的形式来动员教师和学生投身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四)构造情感理念教学,推进学生情感的进步

学生在发声训练的过程中所激发出的内心情感,应当在进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强化和进步,重点应当在声乐教学程序方面逐渐进行。我们可以运用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聆听、彼此信任、进行体验三个程序来做到较为合理的沟通与互动,进而能够激发学生形成与学校场景有关的积极思绪。而且,身为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倾听学生的演唱,在倾听中找寻学生的疑惑与差错,进而与学生实行讨论和沟通。

三、总结

总之,有关于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通常出现的现象,身为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就需要实行有效的探究、处理和改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标准更为妥当地得到渗透,也能够提升学校的教学成果,有效地促进学前教育行业的进步。

作者:赖桂玲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

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象,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席麦克菲尔逊教授曾给出这样的解释:第一,对于世界上不同种类的音乐都具有它无可替代的风格和曲目,世界上任何一种音乐文化都值得去研究和学习,这些都应得到尊重。第二,音乐是社会和文化中诞生的产物,想要深入地了解一种文化就必须了解其音乐,同理了解音乐也需要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

(三)高师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已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中显示,近75%的学生认为目前从事的工作胜任程度一般,而在大学学习期间还有许多未能学习到的课程。由此可见,现今的高师声乐教学的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学生专业的培养上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锻炼。这也是我国高师院校中的普遍现象,这需要高师声乐教学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来改变这一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对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基础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教育也有颇多益处。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编写适合的教材

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樊祖荫教授曾说过:“在多元音乐文化的熏陶下,对开拓学生的眼界、训练学生的乐感和听力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促使各国的关系在音乐的桥梁作用下更加融洽,建造属于人类的地球村。由此可见多元文化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和益处。因此,要重视多元文化声乐教学工作,将其当成一项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对待,决不能将其单纯地看成声乐技巧的传授课。在音乐背后所蕴藏的文化需要教师去研究和发掘由此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21世纪已有成熟的通信设备,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意识与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研究得出,在实行多元文化声乐教学来说首要问题是改变现有教材。我国现行的音乐教材存在三方面的缺陷,首先,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种类繁多但挖掘深度不够。其次,教材中的作品特色不明确,民族声乐陷入了一个模板化的制作“死胡同”中。最后,教材中的作品难度过高,不易普及。在国外作品中,现行的教材为《声乐曲选集》,其中包揽了225首国外的声乐作品,但都侧重于欧洲作品的罗列。曲风较为单调,同时演唱难度过大,大多都是咏叹调,不仅是学生难以学习,而且老师在这类曲目上犯难。因此,编写一套风格特点明确,涵盖了广泛的多元文化声乐教材是对于多元文化声乐教学改革是极有必要的。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高师声乐教学的重点就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的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可大幅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建立。声乐技能是一门较为枯 ……此处隐藏53689个字……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这一课时,就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创设情境:将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番茄组成一个番茄原电池,之后设置问题:为什么这种简单的构造能够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展开对音乐卡发声的原理的探讨,而在探索过程中明确了电流的来源、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的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第三,教师要重视交流与反馈的作用,在并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这一点。交流是使教师的信息与学生的兴趣联系起来的桥梁,而反馈是教师预估教学效果进而做出改进的重要方式。就课堂交流而言,例题演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授“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这一难点知识时,就可以通过以下例题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某有机物中有40个电子,现已知它会在燃烧之后产生等体积的CO2和水蒸气,请写出相同条件下该有机物的可能的结构简式。这个例题本身就具有开放性,而它的解答也是多元化的,因而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而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把握程度就展现出来,教师获得了教学反馈。

三、总结

教学研究论文 篇六

目前,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界定纷繁多样,角度不同、情境不同,解读也不同。虽然界定的角度不同,但均包涵着共同的本质特征,即“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4]我们从“学”的方面、“教”的方面和“科学研究”方面三个视角进一步细化,探析其内涵,见图1。

二、探究式教学的历史沿革

探究式教学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鉴于此,我们以时间为脉络,追溯探究式教学的历史渊源,比较不同时期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如图2。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诸学科的长期教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它是基于教学的可操作性而导向特定的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程序,它最显著特征是构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5]目前,常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自探共究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共同研究过程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从情景、协作、会话中,让学生建构知识;从问题解决过程中,体现知识问题化和问题解决知识化的思想,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以问题体现教学的精髓。

实施模式:见图3

2.双主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即吸纳“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之长,避其所短。双主模式主要包括:5E循环教学模式和萨其曼探究教学训练模式。

(1)5E循环教学模式。

奥德瑞、乔潘等人的5E循环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科学课程发展研究计划》──70年代早期从幼儿园到6年级的科学计划,也是最原始的探究课程计划模式。[6]它包括五个阶段:吸引阶段(engagement)、探索阶段(exploration)、解释阶段(explanation)、融合阶段(elaboration)、评价阶段(evaluation)。5E循环教学就是在这五个阶段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共同完成探究课题。该模式从学生“做”科学,对学习的渴望,寻找机会协作并实现合作;通过做科学,修正自己的想法、承担危险以及展现正确的怀疑、批判等意愿方面体现了科学探究对学生的要求。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传授核心知识,学生主动应用知识、理论。

实施模式:见图4

(2)萨其曼探究教学训练模式。

萨其曼探究教学训练模式是理查德·萨其曼(RichardSuchman)通过观察、分析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之后,结合教学法因素概括而成。它训练学生组织资料,进行因果关系的推理以及建立和验证理论,是一种由事实到理论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再现了科学家进行探索的进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6]

萨其曼探究教学训练模式遵循着“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这样的程序。具体实施如图5。

四、概念图应用于探究式教学的案例

将概念图应用于探究式教学,可以帮助师生理清思路,明确探究方向。我们开展“抽水马桶节水研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如今进入楼房居住的人愈来愈多,家家都用抽水马桶,大量的自来水被用作冲洗马桶而流失掉了,怎样用适当的水完成冲洗工作,既对家庭经济实惠,又为国家节省更多资源呢?

探究问题:冲水马桶节水问题

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和研究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探究内容、探究步骤、时间进程、人员分工等等,并把所能想到的所有问题及方案用宏观概念图全部拟订出来,形成完备的研究方案,以方便操作。

组织研究活动:按图7进行分工实施。

修正和完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五、结语

概念图是用简单的图示来表征知识的有效工具,是知识的高度浓缩。用它来解读探究式教学,可以使我们轻松地理解其内涵、历史发展及实践模式。将概念图引入到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研究者思路明确,轻松地把握探究过程,清晰地展示探究成果,最终达到提升研究者探究能力之目的。

参考文献:

[1]Joseph.D.Novak&D.B.Gowin(1984),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Klein,S.P.,Kuh,G.D.,Chun,M.,Hamilton,L.,&Shavelson,R.(2005).Anapproachtomeasuringcognitiveoutcomesacross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ResearchinHigherEducation,46,(3):251~276.

[3]Yin,Y.,Vanides,J.,Ruiz-Primo,M.A.,Ayala,C.C.,&Shavelson,R.J.(2005).ComparisonofTwoConcept-MappingTechniques:ImplicationsforScoring,InterpretationandUse.?JournalofResearchinScienceTeaching,42,(2):166~184.

[4]靳玉乐。探究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5.

[5]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J].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80.

[6]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98~99.

[7]刘红。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4,(4):25~28.

论文关键词:概念图探究式教学解读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学研究论文范例(多篇)范文。

《教学研究论文范例(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