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毛概考试重点【精髓(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篇一5、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的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也就更加重要。
从时代特征来看,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抓住时机,加快发展自己的问题。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一、发展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求。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入,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和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缺前面的东西】
5-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篇二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本章课时:4课时
第一部分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体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的地位;了解先驱者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早日成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才智。
教学环节:讲课,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部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1、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关系到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问题。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关系到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大问题。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关系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
二、对社会主义艰难探索的历程
社会主义一词是由古拉丁文演变而来,原意是‘同伴’、‘善于社交’等。
最早是德国神学家、天主教本尼迪克特派教士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
19世纪20-30年代,欧文主义者和圣西门主义者才在报刊上使用‘社会主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称谓。
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已成为西欧盛行的新思潮。
19世纪70年代,西风东渐,社会主义一词才开始在日本、中国书刊中出现”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马克思以前就有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或空想的社会主义或者由这种种成分混合而成的社会主义。”
1、中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我国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
在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始祖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7 ——1535)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568——1639)。代表作及重要观点。
客观评价。
2、十九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以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欧文(1771—1858)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首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深刻抨击,同时,根据人类理性原则构建了他们的理想社会。
3、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第二章、《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基本观点。
4、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5篇文章。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斯大林:《关于苏联宪法草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成果。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主要特征。
5、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和认识
《论十大关系》、八大决议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对社会主义探索的积极成果及其失误。
三、邓小平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第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在实践上,为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下面我们讲第三个问题。
(三)对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三大疑点的解说
1、公有制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如是, 为什么邓小平没有将它纳入本质论之中? 如不是, 公有制对社会主义来说是否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存在着两个层面,即制度层面和功能层面。
在经济制度上,邓小平特别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他认为 ……此处隐藏10683个字……发展生产力 D、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根本要求
E、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14、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对于我国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主要原因是
(
) A、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B、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的需要
C、回应时代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的需要 D、解决社会各种矛盾与各种问题的需要 E、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15、发展先进生产力需要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
) A、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
B、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C、正确处理发展先进生产力与现存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的矛盾 D、不断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E、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6、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必然性表现在(
) A、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B、是由党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 D、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E、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17、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是
(
) A、以发展为己任
B、以改革为使命
C、以兴国为目标
D、以富民为取向
E、以执政为要务 18、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是(
) A、能否抓住机遇
B、能否坚持独立自主
C、能否全面开放 D、能否提高国民素质
E、能否加快发展
19、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
(
)
A、其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B、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C、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E、是不是有自己的特色
20、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发展是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 B、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C、既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的全面发展,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D、既指当前的发展,又包括可持续发展
E、既指社会全面进步,又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D
5、C
6、D
7、C
8、B
9、D
10、D
11、C
12、D
13、C
14、B
15、C
16、B
17、C
18、B
19、D
20、C
21、C
22、B
23、A
24、A
25、A
26、D
27、C
28、C
29、B
3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CD
4、ABCD
5、ABCDE
6、ABCDE
7、ABCDE
8、ABDE
9、ABCDE
10、ABE
11、CDE
12、ABD
13、BCDE
14、ABCDE
15、ABCDE
16、ABCDE
17、ACD
18、AE
19、ABCD
20、ABCDE
有关知识点推荐: 篇七1、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邓小平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说: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物质前提。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在理论上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突出了发展生产力,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各方面本质的阐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1)突出地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2)在目的和目标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3)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社会主义的目的。体现了实现任务和奋斗目的的统一。(4)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在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条件。(5)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此外,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明确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对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中体现出来,所以,要掌握为什么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它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如何?以分析题考核的机会多一些。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毛概考试重点【精髓(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